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

原子結構

基本粒子
原子(atom)是由原子核(atomic nucleus)和電子(eletron)構成,而原子核是由中子(neutron)與質子(proton)所組成。
事實上,所有的基本粒子可以由兩種型態的粒子構成:

  • 夸克(quark)
  • 輕子(lepton)
電子不是由夸克所組成的,它本身即是一種基本粒子,屬於輕子。

每一種型態的原子可以由電子數及質子數來和其它的元素作區別。例如氫原子有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,而氦原子則有兩個質子、兩個中子和兩個電子。

原子序
所有元素可以依照原子序排列在化學週期表上,而原子序就等於原子核裡的質子數,在一個平衡狀態的原子裡也等於電子數。

電子能階
原子核外有一層一層的能量軌域,電子只能繞行在某個軌域上,離原子核距離較近的電子,其能量比離原子核距離遠的電子還要低。每個離散的距離(軌域),可以對應到某一個能階(Energy level)。每個能階都能視為一種Shell,每一個Shell都有最大可允許的電子數量。可以用以下的式子來計算:

Ne = 2n^2

Shell 1: 2(1)^2 = 2 (可容納2個)
Shell 2: 2(2)^2 = 8 (可容納8個)
...

每一層都要填滿才能到下一層,因此只有Valence shell不必完全填滿。

價電子 (Valence Electrons)
離原子核愈遠的電子擁有較高的能量,因此位於最外層的Shell的電子最不被原子核束縛。最外層的Shell又稱為Valence shell,而在Valence shell的電子則稱為價電子。

離子化 (Ionization)
當一個原子吸收到能量,如熱能或光能,則電子的能量會提昇。因為價電子擁有較高的能量且較不被原子核束縛,所以他們很容易跳到更高的軌域。因為價電子已在最外層,所以當取得足夠的能量時,便會完全脫離原子核束縛。而由於失去一個電子,則此時原子的質子數變大於電子數而帶正電。這種失去價電子的過程稱為離子化,而帶正電的原子稱為陽離子。脫離原子核的價電子稱為自由電子,當一個自由電子失去能量且掉入另一個原子的Valence shell,則這個原子會變成帶負電,稱陰離子。

0 意見: